從北大到軍營——北京大學征兵工作側記
5月25日上午,由北京大學征兵工作辦公室組織的2017年征兵現場咨詢活動在新太陽學生中心北側舉行,人民武裝部、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學生資助中心相關負責人以及愛國軍友會的13位退伍大學生代表參加瞭咨詢活動,軍事理論課授課教師、國防大學教授王洪福大校也來到瞭現場。工作人員圍繞大學生征集時間對象及基本條件、應征報名的基本程序、優撫政策、體檢註意事項、入伍後發展等方面問題進行瞭耐心細致的解答,同時廣泛宣傳兵役法規、解讀征兵政策,使同學們更好地瞭解應征入伍相關信息。退伍士兵們還熱情洋溢地唱起瞭軍歌,嘹油煙處理機租賃亮的嗓音、威武雄壯的氣勢吸引瞭眾多同學前來圍觀。他們也向前來咨詢的同學們現身說法,講述自己從軍報國,在軍營錘煉自我的經歷,“生命中有瞭當兵的歷史,一輩子都感到快慰”,他們鼓勵同學們踴躍報名參軍,在軍營的廣闊天地中讓青春煥發光彩。
2017征兵宣傳咨詢現場
“當你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會立正的時候,你才學會真正的立正。”這是熱播軍旅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裡,老軍長石光榮對孩子的一句告誡。而在2012年入伍的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本科生王劍男看來,這句話是要在隆冬綿長的深夜裡,經歷幾個小時的軍姿站崗後,才能徹底領悟的。
和王劍男一樣,每年北大都會湧現一批肩負傢國理想、和平使命的大學生,他們在從軍夢的鼓舞和學校參軍號召之下,為國防事業源源不斷地貢獻著青春的力量。北京大學自2005年首次開展大學生征兵工作以來,這支隊伍在2016年已經壯大至77人。
2016年老兵退伍歡迎、新兵入伍歡送儀式
一顆種子:上下齊心,全程陪伴
“北大驕子、好兵高明”的事跡鼓舞瞭一批又一批懷揣著從軍夢的燕園學子。踐行一份兒時的信仰,在最好的青春裡打磨自我,成瞭大多數燕園新兵入伍的原因。
2010級醫學部本科生趙雪蓉在部隊大院兒長大,“看慣瞭大院兒裡筆挺的軍裝,耳濡目染,對解放軍有一種天然的崇拜和敬仰。”這顆種子在她台中靜電油煙機出租心中早早萌芽,卻因視力要求幾經周折。班主任深知她的執著,第一時間告知她征兵政策放寬瞭對大學生的視力要求的消息,雪蓉絲毫沒有猶豫地開啟瞭來之不易的深藍色的夢。
2015年,來自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宋璽同學表達瞭加入南海艦隊的海軍陸戰隊的強烈願望,這位巾幗英豪在畢業前夕立誓:“我覺得,當兵就要當最好的兵,海軍陸戰隊的生活一定會讓我的軍旅更加精彩!”
當前學校在執行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重大決策和北京市政策之外,於2015年專門頒佈瞭《北京大學學生參軍人伍獎勵支持辦法》,其中增加瞭多項專屬北大人的新政策,鼓勵更多的同學執筆從戎,承擔起北大人應該承擔的光榮義務。多年來,從入伍開始,到服役、退伍復學,再到畢業、就業,老師們以全面細致、精準服務的理念陪伴每一位北大士兵的成長過程。
過去幾年中,學校領導老師分赴雲南、新疆、河南、湖北、河北、山西看望正在部隊服義務兵役的大學生士兵,帶去瞭來自母校的關懷、鼓勵與問候。針對退伍士兵,學校推行更為周到的服務,也為其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國防工作辦公室主任李緯華介紹說,學生資助中心及時為他們辦理學費減免手續,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為他們做好就業服務。去年在安排歡送新兵的同時,首次安排瞭老兵退伍歡迎儀式和新退伍同學座談會,幫助他們盡快適應返校後的學習生活。
以成長成才為指引的征兵工作育人體系依舊在日臻完善之中,而每一位北大學子的從軍夢也因為這樣堅實的保障而走得更穩當。
一場洗禮:“忘記”而又牢記北大人身份
去年的新兵入伍歡送會上,外國語學院2010級本科生李振天的一番感言引起瞭到場每一位的共鳴。作為往年退伍老兵,他一方面建議入伍新兵“忘記”北大人身份,服從指揮、融入部隊,另一方面鼓舞新兵在身體素質過硬、軍事技術嫻熟後“記得”北大人身份,不忘初心,力求思變。
這群學子肩負北大的榮譽和社會的期望,將修身齊傢的小夢想融入傢國的大夢想中,他們從仰望星空走向瞭腳踏大地。
“從學生到戰士,不僅是身份的轉變,更是艱難的蛻變,期間不隻有成功的歡笑,也有汗水、血水、甚至偷偷灑下的淚水。”曾在服役期間獲“優秀士兵”嘉獎的王劍男,在挫折與磨礪之後,總結出瞭“少說、多聽、多學、多做”的工作信條。
趙雪蓉對這種矛盾和落差也毫不諱言,部隊的“標準化”手段、看評比的做法讓她不甚適應。但新兵連的一次罰跑,讓原本隻求“不掉隊”的她,在戰友們卯足勁兒的背影中萌發瞭鬥志,開始重新思考和珍視部隊的價值理念。“北大的教育培養瞭我用兼容並包、嚴謹科學的態度來解決問題,而部隊教會瞭我用堅韌不拔、敢於亮劍的精神去承擔責任。”
“部隊的兩年對北大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園子裡的我們往往思慮過多而有時顯得目高於頂。”程春曉對於常常被問及的“你是北大學生,怎麼想到跑來部隊當兵”的問題,更喜歡用實際行動來回答。來自新聞與傳播學院的2011級本科生黃蕭瑋則說:“軍旅生活並不同於預想中那般轟轟烈烈,但更多的是一種對崗位的堅守,要為祖國站好崗。”
兩年時光,作為軍中再普通不過的戰士中的一員,他們承受過入伍以前難以想象的身體上和思想上的挑戰,也體味過平凡到塵埃裡的、日復一日的寂寞,而這種持續的、全方位的磨礪讓他們至今獲益匪淺。
傢國情懷無疑是每一位戰士的精神標桿,而北大學子更應有理想、有抱負、有大的格局。
政府管理學院2014級本科生韓宇皓就是受到這份感召而行動的。2016年暑假,他參加的海軍和高校聯合組織的航海實習活動堅定瞭他參軍入伍、獻身國防的決心。新聞與傳播學院2012級本科生丁炎則因為感同曹孟德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也神往戚繼光的“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而義無反顧地踏上軍旅征程。
在祖國邊防戍守的2013級本科生胡司盾,雖已淡卻瞭“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的憂思,卻依舊能切身感受“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愛國情懷。一次在哨位上執勤時,他憑借出色的翻譯能力和應變能力,解決瞭一位入境外籍旅客的遺失行李的緊急情況,“當那位旅客再次從入境通道經過我的哨位時,他對我伸出瞭大拇指,當時我感覺身為一名邊防官兵無比榮耀。”
和平年代的傢國使命,必須由一個個小小的“螺絲釘”來完成,而每一位北大走出的軍人,都深知這份“壯懷激烈”之下實實在在的使命,也更能體味思鄉戀傢的情緒之中的深重責任。
舍小傢為大傢,這堂在學校無法教授的課卻靜電機租賃是部隊裡的日常和必修。每當重大節日,萬傢團聚、舉國歡騰之時,往往是軍人最緊張的時刻。2013年春節,作為空軍地空導彈兵的拉海榮與戰友一起執勤。大年三十晚上,遠處村莊的星星點點的煙花綻放,團聚的喜悅浸染著漆黑的夜空,海榮和戰友必須緊握手中鋼槍、筆直地守衛崗亭。“那時候我在想,軍人就要敢做他人不敢之事,甘做他人不甘之事。”
既然選擇瞭這身戎裝,便站成一柄鋼槍,為祖國母親散發光與熱。
一聲號角:無悔選擇,奉獻未竟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一句歌詞,也是北大學生士兵的微信大群的群名。
上馬能擊賊,下馬賦詩書,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這是北大學子,尤其是這群學生士兵在軍隊時的自我要求。每到新秋,總會有一大批優秀的學子奔赴祖國的高山戈壁、大漠海疆。歸來時,他們依舊能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依舊是無悔選擇,繼續著奉獻的事業。
近年來,北京大學形成瞭完整的國防教育體系,這其中常見老兵們的身影。從去年開始,退伍老兵王馨安、王劍男等就一直擔任國防生輔導員,帶領國防生訓練。伍昕鈺、王世傑、常偉還擔任著學生黨支部書記,王世傑擔任武裝部助理並參加組織軍訓工作;王馨安、王劍男擔任“當代國防”“孫子兵法導讀”和軍事理論課的助教。
以老兵身份回饋母校,以朋輩身份感召新兵。“軍營的兩年讓我對任何事情都抱有認真負責的態度。”現在,國際關系學院2012級本科生馬孰若就以國防生輔導員身份,傳遞著他的信仰與收獲。“他們很多都是自發來幫我們做工作的”,征兵辦公室的老師們欣慰地看到,經歷過軍營洗禮的這群學生,依然在最需要他們的地方紮根。
除瞭在征兵工作之中出力,還有退伍老兵渴望以專業知識報國,已經獲得本專業保研資格的拉海榮就是其中一員。身為軍人,他時刻關註著中國的周邊安全問題;而身為國際政治專業的學生,服役經歷也讓他“希望學有所用,更渴望自己的軍人身份有所用”。
營盤鐵打書青春未竟,戎裝衛國歌燕園豪情。初夏的陽光有些炙熱,一如嘹亮的征兵的號角。向前,向前,向前!這支北京大學學生士兵的隊伍將日益壯大,且永遠無畏無悔地向著太陽。(校報記者 馬昕琳)
編輯:江南
- Nov 01 Wed 2017 16:57
從北大到軍營——北京大學征兵工作側記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